湖北社会科学
主办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
国际刊号:1003-8477
国内刊号:42-1112/C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51014 人次
 
    本刊论文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论文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分别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凸显了国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世纪新阶段,要在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认同。因此,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内容作进一步探讨,以提高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必须首先明确价值、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它主要是指客体或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而价值观则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并外在表现为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同时,价值观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从所处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终极(最高)价值观、核心(主导)价值观、一般(非主导、边沿、从属)价值观。其中,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核心价值观总是由统治阶级所倡导并由统治阶级的统治力来保证其优势地位的。因此,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阶级烙印,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形成不同的核心价值观。
  具体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最新阐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策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说来: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虽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明确阐述,但需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只有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具体内容,才能做到自觉地贯彻和落实。为此,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给出自己的理解。
  (一)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富强。从国家层面说,富强是相对于我国近代以来的封建落后来说的。鸦片战争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直处于受欺凌、受压迫、受奴役的境地,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历史与现实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能自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显著增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2.民主。民主则相对于专制而言,从历史上来看,实行专制的国家很难得到长久发展,会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而走向灭亡。对于我国而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⑤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更是我国历代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我们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过来,民主来之不易,人民群众对民主弥足珍惜。中国必须高举民主的旗帜,社会各领域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充分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文明。文明是相对于野蛮来说的,社会如果没有了文明,它就很难获得发展和进步。国家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都离不开文明的支撑和发展,需要文明、有序、人道的社会环境。文明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要求国家每一位公民都要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做有素质有修养的中国人,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平等相待,不做损害国家利益、形象和荣誉的事情,努力为国争光添彩,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文明度和包容性。
  4.和谐。和谐是相对于矛盾、冲突而言的,从国家层面上讲,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国家与国际组织等国际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谋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因此,为适应时代潮流,中国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统筹好双边、多边关系。现在中国一直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社会上就体现了国家、地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1.自由。自由主要涉及公民的政治自由,享受政治自由是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国家要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保证公民在享受自由的同时有序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同时,公民享受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要受法律的限制和约束。全体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由的权利,努力让政治自由的行使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2.平等。平等则是公民社会生活中最起码的要求和准则,人与人虽有年龄、性别、职业、贫富等差别,但人们之间都是平等的,而没有等级高低、贵贱之分。公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平等准入市场并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因此,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有序进行,国家必须创造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促使公民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和意识。
  3.公正。公正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公平正义。国家的正常运转与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的经济社会环境。国家要努力建立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体制机制,确保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前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建、社会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也离不开社会公平公正准则的支撑。此外,社会公众只有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理念,才能恰当有效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减少社会领域中的摩擦和冲突,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4.法治。法治则是相对人治来说的,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作为一种国家强制力,对社会正常运行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法治经济,其有效运行需要经济领域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用法律进行维权的观念,导致社会频繁发生侵犯公众权益的事件,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对此,国家必须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向人民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形成全体公民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良好局面。
  (三)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爱国。爱国是对每一位中国人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爱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虽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又具有一致性。当前阶段,爱国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的时代潮流下,国家、民族之间各领域交往不断加深,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渗透,民族界限在不断缩小。但是,爱国是有国界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必须始终铭记在心,时刻不忘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因此,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积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热爱和拥护社会主义,热烈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敬业。敬业是指敬爱或敬重自己的事业,它要求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到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在平凡的事业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涌现出来的“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等时代先锋,深刻诠释了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精神,是时代的榜样和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指引着社会惩恶扬善和发展进步。
  3.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它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做到为人真诚、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要信守诺言,而不能言而无信和虚伪待人。诚信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人无诚信难以立命。个人若无诚实守信的处世原则,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并获得发展,社会也很难实现和谐。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即是当今社会践行诚信的典范。因此,公民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诚实守信的安身立命准则,真正做到以诚待人、遵守诺言。
  4.友善。友善则是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做到与人为善,以友爱之心真诚相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应该始终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社会准则。众所周知,“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感人事迹,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善的典范。所以,人们之间只有做到友善相处,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国家才能保持稳定与发展。
  总之,只有在全社会倡导人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够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民族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更加幸福安康。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湖北社会科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